一文了解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Gut flora或Gut microbiota)指生活在人類及其它動物(包括昆蟲)的消化道內的微生物復雜群落。人體的腸道菌群不僅是宿主能量獲取的關鍵,還能將食物代謝為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從而參與宿主的免疫調節,甚至影響宿主的口味偏好和情緒。
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B1、B2、B6、B12),維生素K,煙酸、泛酸等,還能利用蛋白質殘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如天門冬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和蘇氨酸等,并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鐵、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一旦缺少會引起多種疾病。
人體內的細菌有多少?
人體腸道內生活著100萬億個細菌,有500~1000個不同的種類,因此常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根據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致可以分成三種: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也稱之為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
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長,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或者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雙重作用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腸道菌群失衡會怎樣?
1、免疫力低下,反復感冒
反復感冒與機體的免疫力差有直接的關系,身體抗病能力不強,不能抵御外來的致病菌,所以就容易反復發作。人體的免疫系統有70~80%是分布在腸道內或者腸道周圍,腸道菌群失衡是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2、腹瀉、便秘及其它腸道疾病
腸道菌群的失調會引起腹瀉和便秘,而經常地腹瀉和便秘也會使腸道水腫,破壞腸道細菌的生長環境,所以經常腹瀉便秘的人,腸道菌群容易失衡。有腸道疾病的人群與健康人群比較,其腸道菌群不平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較低。
3、一些心理疾病
據研究表明抑郁也是一種炎癥性疾病。那么輕度炎癥究竟起源于哪里?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誘導焦慮和抑郁的發病中發揮作了關鍵作用。腸道內一些細菌可能讓您感到抑郁,而另一些細菌又可以幫您抵抗抑郁。
4、脹氣、口臭、舌苔厚
當人體益生菌數量下降時,腐敗菌可能會在上消化道內大量繁殖,導致食欲不佳、挑食、甚至出現口臭。牙齦和牙齒保持健康時,口臭來源于消化道。、
5、痤瘡、濕疹、過敏等皮膚病
慢性炎癥、腸道紊亂和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痤瘡的發生。許多研究都表明腸道菌群的紊亂和痤瘡的發生相關。
如何維持健康的腸道菌群呢?
1、飲食上要注意能夠保持腸道菌群的健康和多樣性
可以偶爾吃一些發酵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謹慎使用藥物、膳食補充劑和身體護理產品,避免對腸道菌群產生不利影響。
2、多多接觸自然
在公園慢跑,做一些園藝工作,或者多去戶外走一走,不僅可以使您獲得好心情,而且可以和我們的微生物朋友有更多的接觸。
空氣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空氣中的一些顆粒物,比如花粉也攜帶著大量的微生物。許多空氣中游離的微粒大于5微米,他們會在上呼吸道沉積,通過氣管纖毛的運動被吞下。所以,空氣中的微生物會落在皮膚表面,進入呼吸道或者被吞入腸道,在那里發揮免疫調節的功能。
3、不要給自己施加壓力
大量研究表明,長期的心理壓力可以導致腸道菌群失衡,菌群的構成和多樣性遭到破壞。同樣,研究也發現心理壓力可以影響腸道的蠕動、上皮細胞的屏障功能和炎癥狀態。
4、適當運動,但不要過度
一個健康的運動計劃包括常規的力量訓練、大量低強度的活動(比如散步)、偶爾的快跑,這些都有多方面的益處,也能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的菌群。
5、如果以上的措施都無效,可以試試糞菌移植
對一些菌群遭到嚴重破壞的人,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不足以修復菌群,這個時候糞菌移植可能是有效的辦法。